2016年底,索尼在國內市場“終于”推出了自己的小間距LED產品CLED。為什么要在前面加一個“終于”呢?因為,索尼在大屏領域的地位非比尋常,且其小間距LED產品雛形早在2012年1月就展示過;更為重要的是,索尼是日系外資巨頭在華推出小間距LED屏的第一人。
以上這些信息,說明一個問題:外資小間距LED屏來的“真的”比較晚。甚至,很多歐美巨頭都還在等待2017年上市第一款產品。這與中國市場幾乎占了小間距LED全球市場半壁江山,p1.5以下高端產品多一半的現(xiàn)實是吻合的。
但是,無論怎樣2017年將是海外大屏品牌推出小間距LED屏的關鍵一年,是外資巨頭新品的扎堆年。在這一背景下,外資巨頭會不會來“國內”就成了一個命題。一方面,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小間距LED屏消費市場;另一方面,中國小間距LED屏企業(yè)的實力非凡、中國市場已經是被瓜分好版圖的成熟市場。以上兩個方面結合,外資戰(zhàn)隊的中國之路,可謂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但是,小間距LED屏行業(yè)畢竟是一個擁有特殊“規(guī)律”的市場,外資巨頭雖然來得晚,也并不意味著沒有機會。
以索尼CLED產品看,其主要優(yōu)勢有兩個:第一,技術上,這個產品從封裝層就與國內燈珠表貼產品有很大區(qū)別。這種技術優(yōu)勢,將是一些國外巨頭挺近國內市場的資本(當然,能夠有獨特技術的企業(yè)必然是極少數)。第二,渠道和市場上,索尼、三菱、巴可等擁有大屏顯示領域國內市場的完整布局,甚至在一些應用中具有市場優(yōu)勢——所以,小間距LED產品搭其他產品便車的方式進入,其運作成本并不會很高,“不妨一試”可能成為很多國際巨頭的選擇。
綜上分析,國內小間距LED市場對外資最不利的因素是本土巨頭的成熟和發(fā)展;對外資最有力的因素是“在整個大屏市場,它們畢竟是成熟的老玩家”;對外資品牌最大的變數是“技術上能否有優(yōu)勢”——事實上,本土小間距LED產品的技術體系已經非常成熟,且價格成本逐漸下降,如果外資巨頭沒有獨門絕技,難言有產品技術優(yōu)勢。
以上這三個方面決定了,2017年國內小間距LED市場或將看到更多外資品牌的身影。但是,暫時這些品牌也翻不起什么大浪。反而,在國際市場,外資品牌和本土企業(yè)的較量將更為精彩。
首先,本土很多LED屏企業(yè)已經走出國門,開拓了國際市場,單看小間距LED屏產品線,本土品牌暫時領先。第二,在國際市場上,小間距LED屏應用興起和發(fā)展慢于國內,空白市場比較大,這為很多后來者提供了生存空隙。第三,國際大屏市場長期被歐美日企業(yè)把持,他們在相似產品和競爭技術產品上擁有既有市場優(yōu)勢。第四,在上游技術和產業(yè)鏈上,三星、三菱、索尼的沁潤要比國內小間距LED屏企業(yè)更為深厚,這將影響行業(yè)標準、技術路線和原材料采購的市場結構,下游大廠和封裝大廠的結盟關系更為突出。這四個因素使得,海外市場中外小間距LED屏企業(yè)的較量將更為激烈。
總之,2017年將是小間距LED屏顯示行業(yè)國際化發(fā)展的重要轉折年。外資品牌產品的增多,會帶給海內外市場重大變數,包括上游原材料采購方面的話語權和市場結構的重新分配,國內小間距LED屏企業(yè)必須對此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