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聞

三星如何在內外壓力下成為一流企業(yè)?

轉移
來源:環(huán)球企業(yè)家 更新日期:2008-07-26 作者:程亞婷 李碩
內容導航:  分頁瀏覽 | 全文瀏覽

    轉移

   在樸根熙的印象當中,中韓兩國淵源深厚的歷史,使得韓國人對于中國的聯(lián)系很容易建立起來。但在成立工廠的談判中,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由于涉及到當?shù)卣、原有其它股東等問題,樸根熙所參與的深圳SDI工廠項目僅談判就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當時三星希望在深圳合資建造的電視機顯像管工廠,屬于大型裝備產業(yè),裝備的投資是整體運作的關鍵。三星通過技術和資金同時入股,但雙方在項目評估上出現(xiàn)了較大分歧,原來中方的舊廠設備和資產到底估值為多少成為問題的焦點之一。

    在三星看來,盡管投資中國并沒有太大的政治風險,但一些具體的運作環(huán)節(jié)能不能實現(xiàn)卻讓人擔憂。比如,在中國外匯的自由進出是否有很大的限制?工廠所需的電力、自來水供應等產業(yè)基礎設施是否到位?同時,兩國邦交時間尚短,如何建立彼此的信任感,也成為了和中方合作必須逾越的一步。

    此外,由于那時候的三星在中國還沒有什么名氣,中方對三星也心存疑惑:韓國人到底會不會把最先進的生產設備投入中國?三星的承諾能不能兌現(xiàn)?在當時提出的合資方案中,三星承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所有設備運抵中國,并開足馬力生產,達到救活原有企業(yè)的目的。為了徹底釋去中方的猶疑,談判中,樸主動邀請中方的相關責任人來到三星的韓國工廠。他指著車間里面的設備,“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設備,是目前世界上生產顯像管最先進的設備。我保證,同樣的設備會出現(xiàn)在深圳的工廠!”

    “他的思路極為清晰,每當雙方陷入僵局,他總能出面理清頭緒,從而使談判繼續(xù)下去!睋(jù)當年樸根熙的談判翻譯、現(xiàn)任北京三星通信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的沈勇男回憶,樸在談判時既強勢、又有理有節(jié)。很多困難問題到了他的面前總能很快解決,即便是在資產價值評估等意見出現(xiàn)較大分歧的情況下,樸根熙也總能夠通過廣泛調查而來的數(shù)字和事實說服對方。到1995年年底,三星和深圳市政府終于達成協(xié)議,韓國三星SDI株式會社和深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資6.05億美元建立顯像管廠,三星持股80%。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個工廠都是建國以來投資額最大的中外合資電子企業(yè)。

    如今,樸根熙當年談判的成果——生產彩管顯示器件和PDP(等離子顯示器)的三星視界有限公司已經成為其在華最重要的企業(yè)之一,而當初合作建立的工廠也已經發(fā)展成為三星SDI旗下具有最高生產力的工廠。10年后,樸根熙作為中國三星總裁重返中國,他與當年談判的中方代表有機會重逢時,對方笑言之:“你的承諾(把最好的設備運到中國)兌現(xiàn)了。”

 標簽:
本文導航
  • 第2頁:轉移
廣告聯(lián)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lián)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