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一批思想觸角敏感的前衛(wèi)藝術家從西方現(xiàn)代哲學和先鋒派藝術中得到了充足的動力和養(yǎng)分,試圖開辟全新的中國現(xiàn)代藝術板塊,這是85新潮美術運動得以發(fā)生的重要契機。雖短短幾年,但對中國前衛(wèi)藝術板塊的形成和鋪墊,有著不可或缺的重大意義。
文《藝術領域中的符號觀念》獲《美術思潮》1985年年度獎成肖玉是85美術新潮時期“理性繪畫”的重要代表,是北京地區(qū)新潮美術的領軍人物之一,幾乎參與了該時期概念涵蓋下的所有重要藝術活動。
1989年“中國現(xiàn)代藝術展”(值班安排)
1988年“黃山會議”期間與川美老同學、西南藝術研究群體主要成員 1985年7月,他與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同學吳少湘在北京舉辦《平面立體作品展》,為觀眾展示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中央電視臺、中國美術報等多家媒體曾作過報道,油畫作品《東方》成為《美術》雜志發(fā)表在封面上的第一件現(xiàn)代繪畫作品,影響深遠!斑@次展覽對后來的北京地區(qū)新潮美術的興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保ㄕ愿呙褐吨袊敶佬g史》)。
第8冊封面、第1冊目錄、第6冊內頁等介紹作品《東方》 《彼岸》布面油畫 (與吳少湘舉辦《平面立體作品展》的參展作品 1985年) 《東方神秘主義—籠》 設色紙本(高麗紙) 1986年90年代初,成肖玉的藝術人生發(fā)生了重大轉折,前往德國藝術重鎮(zhèn)卡塞爾,開始了與歐美當代藝術前沿的零距離浸潤,也相對遠離了中國藝術生態(tài)環(huán)境。長達七年的歐洲游學體驗,正好在時間上與中國本土當代藝術的井噴式爆發(fā)相重疊,這種千載難逢的異地藝術現(xiàn)象和本質的橫向和深度比較,讓他得以深切感知東西方藝術各自的生命源頭及其在核心理念上的根本差異。成肖玉曾多次談到自己對藝術世界的觀察角度,他認為自己永遠行走在東西方文化這兩塊田地之間的“田埂”上,是一位游走于文化邊緣的藝術家。“邊緣”地帶的相對靜寂,或許是他能夠沉心靜氣地醞釀出自己的藝術語境的深層背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院)袁運甫、權正環(huán)兩位教授當年給卡塞爾綜合大學的推薦信(英文) 手稿 牛津大學訪學期間所作的人類學研究文獻圖錄 1992年 《卡塞爾文獻展》(1955—2007年) 中多次收錄成肖玉“文獻展簡史”(未出版)手稿 在德國卡塞爾綜合大學舉辦《我來自中國》個展(1991年)由于藝術家本人對作品及相關史料的保存意識的忽視,造成了大量缺失。雖通過多方面的收集與梳理,但依然缺憾多多。 現(xiàn)代藝術的巨人——約瑟夫博伊斯 成肖玉(文)(《中國美術館》2009年第7期)
從展覽的內容來看,主要體現(xiàn)在:80年代、90年代及當下三個階段,含作品、文字、文獻記載等,展覽以原作與數(shù)字化呈現(xiàn)方式展出。
作為數(shù)字科技與藝術結合的一種全新展示方式,BOE畫屏更助力呈現(xiàn)出大師的筆觸,其顯示屏幕采用的無損伽馬技術以及搭載的智能光感技術,將每一處場景和細節(jié)都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作為很好的媒介展示了那個當代藝術輝煌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