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東莞市公安局組織開展全市公安警綜平臺新執(zhí)法辦案系統推廣使用啟動儀式。從即日起,新執(zhí)法辦案系統廣東省通用版本在東莞市公安機關正式上線啟動。
這是為東莞市公安機關減負增效,為推進廣東省智慧新法制建設打造“東莞樣本”的一大舉措,也是我國各級公安機關大力推進智能化建設,探索智慧警務新模式的一個縮影。
何為“智慧警務”?
逃命20年、身背七條人命的勞榮枝在廈門終得落網”。去年底,這條振奮人心的消息再次將人們的焦點聚集在了“智慧警務”上。因為,勞榮枝落網的背后最大功臣便是公安部“云劍行動”的技術主體,包括人臉識別大數據+DNA數據比對等等。如今,像這樣運用高新技術手段讓罪犯落網的案例比比皆是。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及經濟發(fā)展,我國社會治安構成要素日漸膨脹,給公安機關警務工作帶來很大壓力,而警力資源則幾乎未增長,導致供需矛盾日益激化。在此背景下,警務機關亟待通過新技術和新模式尋求突破,以適應當下公安機關業(yè)務變革的需求。警務工作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及云計算等技術融合的驅動下,呈現出新的發(fā)展特征。由此,“智慧警務”油然而生。
關于智慧警務的概念與背景,中國安防行業(yè)網指出,"智慧警務"的提出順應了警務智能化的潮流,是警務智能化的一種重要形態(tài)。智慧警務以提升公安機關核心戰(zhàn)斗力為主要目標,以實施大數據戰(zhàn)略為路徑,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為支撐,打造警務工作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實施智慧警務戰(zhàn)略后出現了更加集中的省級公安大數據云中心和統一的移動警務應用平臺,以及高度融合、協同作戰(zhàn)、一體化運作的指揮中心、情報中心、新聞中心和互聯網監(jiān)控等中心,逐步形成大數據驅動下的警務新機制、新模式,從而實現具有系統化、智能化、扁平化、化、動態(tài)化、人性化特征的"智慧公安",提升公安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水平,推動公安工作跨越式發(fā)展。
AI融合下的安防市場,拉動的不僅僅是前端設備的更新換代,更是拉動了背后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的萬億級大市場。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安防行業(yè)總產值將達8300億,而公安部門無疑是推動這一需求背后最大力量。
隨著智慧警務的逐漸深入, 關于“智慧公安·智慧警務”的話題也引起了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的熱議。來自公安系統的人大代表們一致認為,要始終堅持向科技要警力、要戰(zhàn)斗力,加快推進大數據智能化建設和應用,積極探索智慧警務新模式,最大限度地賦能基層一線實戰(zhàn),著力提升公安機關核心戰(zhàn)斗力。
從“治”到“智”的轉變
以往,隨著公安基層基礎工作的不斷深入,紙質臺賬易磨損,信息查找費時費力,信息統計效率低、易出錯等種種弊端逐漸凸顯出來,并且,以往監(jiān)控設備的海量數據和公安業(yè)務數據并未真正關聯,視頻偵查依然是靠人力對嫌疑人、車輛、物品特征等案件信息進行搜索和標注,業(yè)務效率十分低下。
傳統的社區(qū)警務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基層社會治理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的需求。
自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后,這種狀況大大改變。通過在前后端融合人工智能技術(算法和算力),通過對海量多維數據進行分析和建模,深度挖掘出各類數據背后內在邏輯關系,可以實現對海量數據的深度應用和綜合應用。
相關專家表示,智慧警務的表現形式主要分為兩種。
首先是移動化。當前,警務工作越來越呈現出緊迫性、強移動、高突發(fā)性的特點,而且,警務人員特別是基層民警,在外勤作業(yè)時經常面臨不同情況的各類采集、記錄等大量復雜信息工作需要處理,而移動警務設備,包括人臉識別等身份認證、現場信息錄入與存儲等應用、執(zhí)法記錄儀、移動車載、警用穿戴設備以及移動警務平臺等?梢灾γ窬犹幘、現場勘查、信息采集、信息核驗、巡防互動等工作,實現民警快速處警及社會基礎信息采集工作,為基層干警減負、增資。另外,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網絡社交更是成為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進行溝通、協作的必要工具,這也助推著公安應用系統的移動化。
其次是智能化。2017年7月,國務院發(f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從國家層面制定未來10年人工智能的戰(zhàn)略部署,該規(guī)劃提出“要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促進人工智能在公共安全領域的深度應用,推動構建公共安全智能化監(jiān)測預警與控制體系。圍繞社會綜合治理、新型犯罪偵查、反恐等迫切需求,研發(fā)集成多種探測傳感技術、視頻圖像信息分析識別技術、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的智能安防與警用產品,建立智能化監(jiān)測平臺。加強對重點公共區(qū)域安防設備的智能化改造升級,支持有條件的社區(qū)或城市開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公共安防區(qū)域 示范”,從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為公安信息化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當前,人臉識別技術在公安行業(yè)應用更為廣泛,包括布控排查、邊境檢查、犯罪嫌疑人識別、司法人像鑒定、重點場所門禁以及賓館、網吧、娛樂場安全管理。除了人臉識別,車輛識別以及語音識別等涉及人工智能的相關技術也越來越多的落地到公安行業(yè)應用中,為公安信息化以及智慧警務建設添磚加瓦。
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應用的商業(yè)化,通過警務云平臺,民警可以在全省范圍內實現"一鍵調圖""圖案關聯""以圖搜圖"等,甚至在幾秒鐘內,就從海量視頻中搜索到相關人像。從而大大提升公安辦事效率,而且AI技術趨勢下,警務也從事后偵查轉為主動防范,因此,融合AI的研判分析在安防智能化發(fā)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專家認為,AI融合下的安防市場,拉動的不僅僅是前端設備的更新換代,更是拉動了背后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的萬億級大市場。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安防行業(yè)總產值將達8300億,而公安部門無疑是推動這一需求背后最大力量。
啟動智慧警務新模式 各地在行動
近年來,各級公安機關大力引進先進技術,推動“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工作,推進科技強警工程,按下了由傳統警務向智慧警務發(fā)展的“加速鍵”,為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相關數據顯示,去年以來,全國各級公安機關政務服務平臺或App注冊用戶數已達4.5億人,上線9800余項公安政務服務事項,累計辦理業(yè)務21億筆;通過開展“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推動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平均減少企業(yè)群眾辦事跑動量約53%,壓縮辦事時間約44%。
四川省。去年12月,四川省首個智慧警務服務驛站在成都萬象城試運行。在這里,戶政、交管、出入境、天府通政務服務業(yè)務都可以辦理,而且,服務時間一直到晚上9點30。在這里,大家可通過自助機辦理電子往來港澳臺通行證旅游簽注相關業(yè)務;成都市戶籍居民身份證補辦、換發(fā),全國公民臨時身份證明辦理業(yè)務;駕駛證、行駛證補換證、電子眼違章處理業(yè)務以及公安出入境、戶籍、交警全部業(yè)務咨詢,解決了人們在人工窗口排隊等候的煩惱。
深圳市。深圳公安深微平臺于2017年5月10日正式上線,經過三年的實踐和探索,現有個人用戶量1085.9萬人,企業(yè)用戶數2.3萬家;可在線辦理事項262項,實現該局政務服務事項的百分百上線。除在深微平臺上辦理外,有203項公安事項上線手機App市政務平臺"i深圳",有107項公安事項上線微信小程序省政務平臺(自然人)"粵省事",有8項公安事項上線手機App省政務平臺(企業(yè))"粵商通"。
南京市。江蘇南京公安建立了“一網一中心三平臺”為核心的新一代智慧警務體系,打造匯聚4600億條信息的龐大“數據湖”。每年元宵節(jié)秦淮燈會的安全問題都給公安帶來不小壓力。為此,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建立了集視頻調度、感知預警、科學布防、合成研判為一體的安保指揮調度體系。他們建設了一批覆蓋景區(qū)的高清監(jiān)控點位和鷹眼全景探頭,應用4G實時傳輸記錄儀,建成全時空、立體化防控矩陣;研發(fā)應用人流計數和客流態(tài)勢分析模塊,首創(chuàng)由尋人微信群、尋人點、單兵組、尋人廣播、智慧夫子廟大屏五大元素構成的“防走失系統”。
延安市。近年來,延安市公安局大力推進科技強警工程,實現了傳統警務向“智力+警力”“人力跑+數據跑”“機制聯+系統聯”相結合的智慧警務新模式的轉變。據介紹,目前,延安公安完成公安偵查手段和無線通信系統、“三臺合一”系統、四大技術、現代化機房(陜西省公安廳“三秦警務云”備份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配備了警用無人機、消防坦克、大型勤務指揮車、動中通等大型警務裝備。新業(yè)務技術用房建成投用后,通過升級改造原有的視頻監(jiān)控和“三臺合一”指揮系統,在城區(qū)建成了高清智能視頻監(jiān)控指揮系統;延安市公安局信息化應用技術實驗室投入使用,在智慧科技服務警務實戰(zhàn)的探索中,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
合肥市。去年以來,合肥市公安局大力推進科技興警,以“數據公安、智慧廬警”為重點,統籌全市公安基礎設施、數據資源、平臺建設。一個中心、兩張網、八大技術平臺、九大實戰(zhàn)應用,再加上N種工作實效,構成了合肥智慧警務“1289N”的建設目標。圍繞這個目標,在整體規(guī)劃指引下,合肥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隊牽頭,組建全市公安大數據中心,形成公安大數據基礎資源池,按照“一套數據、全警共享”的目標,全面匯聚公安內外部數據資源。目前,合肥警方已完成1435類2400億條應用數據整合,并搭建視頻應用、智能交通、平安社區(qū)、服務群眾等一系列智能應用,有效破解了社會治安管控和侵財類犯罪打防難題。
洛陽市。洛陽市公安局進一步優(yōu)化警務服務,于近期推出了“洛陽警民通”微信服務平臺,群眾關注該平臺,在家就能辦事。截至目前,“洛陽警民通”共受理群眾各類業(yè)務共計7.7萬余件,網民留言1.6萬余條。近年來,洛陽公安以民意為導向健全“據說公安”分析機制,強力推進“數據強警”“智慧公安”建設,把信息化警務工作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和服務群眾中,以大數據為依托全面提高預知預警、防控風險、打擊犯罪、服務群眾的能力,推動由“汗水警務”向“智慧警務”邁進,實現基層治理的智慧預警、精準防控和共建共治。同時,該局還推進“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持續(xù)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打造洛陽特色“網上警局”。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對公安工作而言,科技創(chuàng)新具有戰(zhàn)略性、基礎性和全局性地位。在新時代背景下,堅持科技興警,大力實施公安大數據戰(zhàn)略,著力打造數據警務、全力構建“智慧公安”新格局,打造警務發(fā)展新模式已是大勢所趨。文章來源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技術裝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