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教育部公布了《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功能》(行標編號:CELTS-201602)這份新的“白板行規(guī)”。沒想到的是,這份以產品軟件和內容實現共享、互操作為主的新規(guī),卻在“投影白板”與“交互平板”兩大陣營之間引發(fā)一場“空前敵視的輿論戰(zhàn)”。
次要內容成為主要爭議點
導致教育部白板新標產生爭議的內容,不是此次交互白板新標準的主體,即內容共享與互操作部分。而是標準中,以極少篇幅提到的“教室采用電子白板產品”推薦尺寸的要求。
新標要求:教室小于50平米,教學人數小于30人,應配置大于70英寸的教學白板;教室在50-70平米,教學人數40-50人,應配置大于85英寸的教學白板;教室大于70平米,教學人數大于50人,應配置大于100英寸的教學白板。該要求的表格標題是“交互電子白板尺寸要求”。
從標題看,似乎沒有把通常稱為“交互平板”,或者“液晶一體機”的產品列入其中。但是,按照應用門類劃分,無論是投影白板,還是液晶白板,以至于此后的OLED顯示技術產品,都應被統(tǒng)一認為是教學交互電子白板。同時,教育部新標的產品方向亦不是“顯示”和硬件,而是白板互動類產品和軟件功能。即嚴格區(qū)分投影和液晶的不同顯示產品,不是本標準的本意。
亦正因為這兩方面的不同理解,液晶交互平板廠商認為,新標并未對液晶交互產品提出任何使用尺寸要求。但是,投影白板廠商則傾向于認為,交互平板也是電子白板,尺寸建議的目標就是“大教室要盡量配備更好的滿足學生課堂觀看距離和視野要求的大尺寸白板”——從課堂應用實踐看,液晶和投影顯示設備充當了完全一致的角色定位,因此應當具有完全一致的“性能要求”。
然而,對于投影白板企業(yè)認為新標中的“尺寸”問題,同樣適用于液晶產品、應采取功能性定義標準,而不是實現方法的定義標準,來理解電子白板究竟是什么;液晶陣營也有自己的看法:即如果強調白板的教學角色是確定的,沒有顯示技術導致的“標準”差異,那么液晶產品的亮度、對比度、分辨率、可視角度、色彩等實際應用效果也應該被“強調”。
即,投影陣營和液晶陣營爭議的焦點是:單純強調大尺寸化,是暫時有利于投影產品的“單方面標準”。加之,教育部此番標準的制定,并未廣泛吸納交互平板產品企業(yè)參與,這使得該標準一經出臺,就引起很多業(yè)內人士的“不滿”。
爭議歸爭議,行業(yè)共識不可忽視
如果暫時擱置教育部新標是否偏向投影、夾帶私貨的問題,單純看一下白板市場的發(fā)展,也許業(yè)內各企業(yè)的“火氣”就會消失很多。
2010年以來,國內交互教學市場,迅速從每年不足20萬向每年100萬臺套的規(guī)模前進,演變成為教學設備市場最重要的一個板塊。這一過程中,交互白板的顯示尺寸亦不斷變大。
其中,投影白板,從主流的70英寸占主導,已經發(fā)展成為2016年85-95英寸產品占市場主導的格局,顯示面積擴大了65%。液晶交互白板,則從50英寸起步,逐步跨越臺階,形成了2016年65-75英寸產品占據主導的格局,顯示面積擴大了90%。單純的看主流產品顯示面積的增加,液晶交互設備的成長還要高于投影產品。
這說明,交互教學市場有一個基本規(guī)律:即采購者總是希望購買更大尺寸的產品。產生這個規(guī)律的原因也很簡單。教室應用,面對眾多學生,三五十人共看一個顯示設備,畫面小了,邊緣位置、后部位置的學生自然看不清楚。且與傳統(tǒng)黑板的上下寬度比較,大多數電子白板還有所不足。
但是,對于顯示設備及交互白板的大型化,不得不有另一個事情必須談一談:什么制約了交互設備的“尺寸最理想化”。答案非常簡單,就是采購“金費”。越大的顯示設備、交互設備價格越是昂貴。2010-2017年來的經驗表明,地方采購方能夠承受的產品單臺套價格極限是2萬元,一般的主流產品(含顯示、交互、計算)不宜超過18000元。
在成本硬指標之下,實際形成了今天激光投影90英寸上下,液晶70英寸上下的尺寸分布格局!⒁,這個產品格局不是“技術極限”,而是“成本承受極限”。單純從技術角度看,液晶和投影都能提供更大的顯示畫面。這個結論在白板業(yè)內已有廣泛共識,且基本符合教育部新標的具體建議。
新標之下,交互應用如何發(fā)展還看技術進步
在教育部新標的爭議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液晶暫時不能經濟的提供80+以上大尺寸的產品”。因此,如果該標準不是建議性的,而是強制性的,液晶交互產品廠商必然無法應對。
但是,這一爭議點恐不能持久。因為隨著新一批10.5代線液晶面板廠的建設,主打65-75英寸,兼顧85英寸產品生產的液晶面板線已經箭在弦上。包括2018年將投產的京東方合肥項目,2019年投產的華星光電深圳項目,2020年投產的群創(chuàng)廣州項目,以及已經簽署意向協議的京東方武漢10.5代線,這些項目總計匯聚了近2000億元的巨大投資,相當于超過3000萬塊的75英寸單元年度產能。這些項目的建設,將為更大尺寸的液晶顯示應用產品,提供更經濟的上游產能保障。
另一方面,投影白板在大型化優(yōu)勢的基礎上,持續(xù)向超短焦電視化的激光顯示挺近。包括新的白板表面處理技術、新的高顯色激光光源技術等,也改變了傳統(tǒng)投影產品教學應用的“顯示形象”。在持續(xù)技術進步之下,傳統(tǒng)投影白板市場在2017年將被激光短焦產品取代6成以上。
由此可見,不斷的技術進步才是白板產業(yè)真正該關注的內容。甚至包括電容觸摸屏、OLED顯示、柔性顯示等更為下一代的技術,也應該進入相關廠商的視野之內。交互白板產業(yè)本質是一個非常窄類的應用終端。行業(yè)內的企業(yè)市場方向高度聚焦,對教育采購依賴很強。這必然導致其對教育部相關政策反響強烈。但是,政策指導,并不能代替技術演進和發(fā)展進步的根本動能。抓住行業(yè)技術進步的命脈,緊跟最新技術方向,才能始終利于不敗之地。
2017年教育部交互白板新標,確立了大尺寸化、內容共享和互操作三個主題。這些要求都是高度功能化的,而并不局限于具體的實現技術。牢牢把握住這個需求價值的定義,比單純計較新標是不是偏頗哪一個具體技術要重要的——因為,無論是已有的技術,還是未來會采用的新技術,都需要適應大尺寸化、內容共享和互操作這三個應用需求,并在網絡化和智能化上不斷演進。
作為一份方向性的指引標準、建議選項,教育部新標的意義更多的是指明了需求端的“需要”,其并不限制廠商用何種技術經濟的實現這些目標。從這個角度看,行業(yè)內不同陣營毫無爭執(zhí)的必要。誰能更好的實現教育部提出的這些應用需求,誰就能真正獲得采購者的鐘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