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維咨詢近期公布了一項針對智能電視潛在消費者需求的研究結果,調查顯示:約70%以上的潛在消費者表示會對智能應用、網(wǎng)絡內容這兩項功能感興趣且會使用到,愿意付費的比例達到了30%以上;約30%-40%的潛在消費者表示會對多屏互動、周邊設備感興趣并會使用到,愿意付費的比例在20%左右;而只有20%左右的潛在消費者表示會對語音識別、手勢體感、操作界面感興趣且會使用到。
奧維咨詢認為,消費者對智能電視新功能的興趣度較低,其原因是消費者對于新功能的認知度不高。其實,不僅是智能電視,在其他消費電子產(chǎn)品上添加的新技術、新功能日新月異,但是真正能夠了解并使用這些新功能的消費者為數(shù)不多。筆者認為,體驗式營銷或將成為新功能產(chǎn)品最適宜的推廣方式,而操作簡便則是產(chǎn)品最終成功的關鍵。
調查顯示,智能應用、網(wǎng)絡內容仍然是消費者認為最有吸引力、最實用的功能,而大多數(shù)消費者對語音識別、手勢體感這類新型功能仍持觀望態(tài)度。奧維咨詢認為,語音識別、手勢體感是全新的操作方式,賣場內功能體驗效果不理想,所以消費者認知度較低,建議各品牌廠商完善功能體驗區(qū),讓消費者實際動手操作,使其親自感受新型功能帶來的方便與快捷。
的確,我們都知道小馬過河的故事——要想了解一件事物,必須經(jīng)過親身的體驗。但是,對于產(chǎn)品推廣來說,只有當相關的體驗能夠帶給消費者愉悅的感受時,消費者才會對它產(chǎn)生認同感。但是,這些新功能的操作方式大多和消費者固有的操作習慣存在較大差異,要使用新功能,消費者就必須讓自己去適應產(chǎn)品的既定模式,進行新的學習和探索。而這對于電視最忠實的使用者——老年人以及如陀螺一般生活著的中年人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比較嚴苛的要求。
筆者也曾經(jīng)參加過一個產(chǎn)品推介會,為了讓人們接受采用了新技術的電飯煲,企業(yè)邀請到場嘉賓品嘗采用不同時期的產(chǎn)品煮出的白米飯。憑心而論,新技術的確讓米飯更加香甜,但是筆者并不打算就此購買新產(chǎn)品,因為曾經(jīng)的體驗讓筆者懷疑自己是否能迅速掌握新型產(chǎn)品的操作方法。
自從比爾·蓋茨的 “智能家庭”揭開神秘面紗之后,自動化、智能化的家庭生活方式讓不少人士羨慕不已,也讓智能家居逐漸走入大眾的視野,智能化讓家電的新功能層出不窮。但是,智能家電操作者是普通用戶,他們大多不熟悉智能產(chǎn)品的運行原理和內部結構,只希望這些智能化產(chǎn)品在滿足需求同時,操作起來快速、便捷。然而目前市面上很多智能家居產(chǎn)品操作復雜,專業(yè)的技術人員使用時都要琢磨半天,更別說普通消費者了。
蘋果手機的成功就在于其不論老幼拿起來就能迅速上手。筆者認為,智能化最終對應的應該是操作的簡單化、傻瓜化。消費者只要簡單選擇一兩個按鈕,就可以直接享受新功能帶來的便利和享受,而且在程序的設計上應該充分考慮到消費者固有的使用習慣,而不是用復雜的程序考驗消費者的智商。